短视频App上各类风头正劲的解说类“五分钟看完一部电影”、混剪类、盘点类影视剪辑片段等短视频再次面临被“围剿”的风险。
继4月9日超过70家影视传媒单位联合倡议,立即清理未经授权的短视频之后,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,4月23日,腾讯、爱奇艺、优酷等视频平台,正午阳光、柠萌影视等影视公司联合500多位艺人再度发布联合声明,立即清理未经授权短视频。
参与签名的76家影视公司及500余位明星,基本都为腾讯系,早前就有网友爆料称,腾讯正在动员百位艺人共同签字,由此也能从侧面看出腾讯对影视行业的影响力。
在短视频影视剪辑的发起方腾讯视频官微下,该条微博已被设置为不可评论的状态。
在抖音上,网友们对腾讯的声讨较为明显,只有少部分用户表达了自己不一样的观点,认为“版权值得尊重。”
两次倡议针对的都是未经授权剪辑的短视频内容,但这次的倡议在措辞上比上一次更为严厉,内容也更为具体,同时还拉上如杨紫、肖战、杨幂、王一博等500余位明星艺人。
在这次的这份联合声明里,措辞中用了4个“即日起”,在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,影视传媒单位们似乎已经忍无可忍。
《联合声明》发布后,某影视公司高层在朋友圈转发感慨,“不能吃着创作的饭,砸创作者的锅。”
最近两年长短视频基本都“相安无事”,长视频对短视频的二次创作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,反之,短视频则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小成本等新剧带来话题和流量。
赶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发声是一方面;另一方面,今年6月1日,修订后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》将生效,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对影视作品的保护力度,并将法定赔偿额上限由五十万元提高到五百万元,在这一背景下,影视单位维权有了更多的底气,反侵权问题也由此提上日程。
爱奇艺财报显示,2020年公司亏损超过70亿元;公开数据显示,腾讯视频2019年亏损30亿,优酷亏损达158亿。
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,腾讯视频VIP正式涨价是在4月9日发布的联合声明的第二天。爱奇艺也在去年11月首次涨价,长视频平台的内容制作成本居高不下,盈利压力日益严峻,也面临更大的用户流失压力,不得不严防死守短视频平台的内容搬运和用户分流。
对于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网友来说,观看剪辑过的短视频,用碎片时间完成追剧十分快捷方便,而长视频平台上自带的1.5倍速、2倍速看剧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,付费观看,超前点播,充值会员之后还有会员专属广告等都是近年来广被吐槽的点。
而部分短视频作者对长视频内容大量零成本搬运、甚至曝光VIP提前看、超前点播、结局等重要付费剧情,无疑侵犯了长视频平台的生存底线日发布的“雷声大雨点小”的联合声明后,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上,大量博主仍正常发布剪辑短视频。
目前我国短视频平台用户规模达9.27亿,2020年中国短视频市场规模达到1408.3亿元。
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,短视频正成为互联网知识产权侵权的最新高发地,热门电视剧、综艺节目、院线电影是被侵权的“重灾区”。
4月22日,抖音发布“违规帐号及内容的处罚通告”,今年3月累计清理173923条视频、36892个音频、65532个线个账号,此次处罚中涉及部分影视剪辑号,部分账号作品已被清空,部分账号作品仍有保留。
相比于获得更多的曝光和流量,但长视频平台的损失更多。剪辑的短视频侵害了正版影视著作权,消耗了影视平台的映前广告、植入广告、会员等收入。
4月7日,央视网发表相关评论文章,就影视剪辑现象提出质疑,认为这是行“蛀虫”之事,批评剪辑者不做内容的生产者,只做内容的“搬运工”,如此“拿来主义”的成本极低,走监管的边界线,打法律的擦边球,以此牟利。
二次剪辑影视作品门槛低、传播快速,以抖音为例,百万粉丝级别的影视剪辑博主不在少数。
律师表示,短视频确有可能给原影视作品带来流量,但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享有修改、改编及保护作品不受歪曲、篡改的权利,著作权人有权不接受他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“二次创作”,影视剧原作绝不是短视频可以随意取材的“素材库”。
“合理使用”的程度必须是“适当引用”。司法实践中,一般会综合考量原影视作品在短视频中所占的比例大小,引用的部分占原影视作品的比例大小,来判定在引用数量、次数上是否已超过了为介绍、评论、说明所需的必要限度。
但也有人认为,二次创作其实是一次免费的宣传。部分人看了短视频后,对这部作品产生了兴趣,反而去正版所在的平台看该作品。